李倩/图
日前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,要求全国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。据悉,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,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。此外,在对标签的要求中提出,不准生产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、“专用”、“特制”、“特需”等字样的白酒。(12月1日《京华时报》)
赞扬
既是行规也符合**败
白酒就是白酒,只要消费者愿意出钱都可以喝,若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,专门供**喝,就是把**喝酒与老百姓喝酒区别开来。这除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外,还是媚权心态的裸露,有违公序良俗和行业道德。
国有国法,行有行规。白酒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,虽是企业的营销办法,但让人觉得这是在借助权力消费的光环拉大旗作虎皮,除了迎合一些人的媚权心态而让销售量借梯上楼以外,更多的是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扰乱正常的市场销售秩序,形成不正当竞争。这种做法,涉嫌违背《消费者权益保**》和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完全是凭借花花肠子的手段愚弄消费者。
市场就是市场,产品就是产品,白酒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,那么其他商品如锅碗瓢盆卫生纸那不都可以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?某个品牌的白酒是什么味道,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又是什么味道?难道能让人喝出权力的味道?能喝出升官发财的味道?不管能否,把白酒这个与权力毫无关系的产品与权力挂钩,妄想显示权力的高高在上,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,自然为人诟病。
特别是放任白酒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等字样,让“**酒”、“**酒”等大行于世,只会在社会上滋生出更多的特权思想,扰乱市场公平竞争,助长地方保护主义抬头。从这类“**酒”、“**酒”等背后还能看出“三公消费”的铺张,造成**中吃喝享乐主义盛行。不仅与“八项规定”不符,这种用权力勾兑出来的“**酒”、“**酒”等,本身就掺杂着**基因,这喝出的不是酒味,而是发酵的特权肿胀味。
这次规定,既是白酒行业的行规,也符合反舌尖**、反“四风”的需求,更是社会共识,值得期待。
玫昆仑
疑问
不准**还要强调几回
不准生产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、“专用”、“特制”、“特需”等字样的白酒,怎么看,都似曾相识——是啊,早在今年3月,国管局、中直管理局、财政部、审计署、工商总局等五部门就联合下发通知,严*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、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“**”、“**”等标识的物品。
而与此同时,是中央三令五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,反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,前不久,**中央、国务院更是印发了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。
如此背景下,再来强调不准生产标注“**”、“**”、“专用”、“特制”、“特需”等字样的白酒,似乎有画蛇添足的味道了。可是,也未必,在中央一系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令下,在一些地方,特权主义还是在我行我素。国庆节前,媒体就曝出黑龙江黑河市还能见到一个叫“鹿源春”牌子的“公安交警**”酒、“海关**”酒和“邮储银行”内参酒等产品。而黑河市政府更是要求黑河市域各单位部门对“鹿源春”公司予以扶持,并口头通知自行订购白酒,这顶风作案实在是嚣张得很!
中央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令,决不能有令不行、有*不止,更不能走形式、搞变通。不准“**”“**”还要强调几回?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还要强调几回?*令既然已经颁布施行,对那些顶风作案明目张胆叫板中央*令的**,就无需手下留情,必须“露头就打”、一查到底,严惩不贷、以儆效尤,起到十足的威慑作用。正如有些专家认为的,更重要的是下决心面对面跟特权打一场战役,只有打掉了特权,才能把**温床和基础彻底打掉。
吴杭民
析因
为何有如此强的生命力
面对愈演愈烈的伪**问题,专项整治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。从2004年有关部门就发出《关于严*在商业广告中使用国家机关名义的紧急通知》以来,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进行一场整顿行动。
为何如此,一是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,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,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。商家为了促销,但凡有点名气的产品,便纷纷打起**的旗号,普通商品一旦披上**的外衣,立马身价倍增,成了人人争抢的紧俏商品。应该说这种**是一种伪**,更多的只是市场管理不规范所**下来的历史问题。
二是,实体市场的伪**商品虽然能够得到及时的整治,但是大量真假难辨的**商品却已经转而寄生于互联网,通过专卖店、旗舰店、精品店等淘宝网店等形式避开了传统的市场监管,在夹缝之中顽强地生存下来,这一点让人防不胜防。
然而,谈到网络购物四个字,人们总是能够想到网购有风险,下单需谨慎等八个字,为什么面对**,人们则放松了警惕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**商品,并非是用来给自己消费,而是为了打通关节而存在,是一种关系的润滑剂,**背后有特权给予**支撑,这才使得伪**与真**一起存在。
另外一层市场因素是,在食品安全监管屡屡出现问题的今天,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,**产品因其长期存在神秘性,在消费者心中便意味着高质量、高品质,这迎合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诉求,**二字是心理安慰剂。
**不应是心理安慰剂和权力润滑剂,假**涉嫌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**》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、《广告法》等国家法律,其本身又是特权在商业价值上的寻租,自然应该严厉打击。
当然,在支持严打假**的同时,我们更希望所谓的**制度早日随特权一起消失。如果真**不存在,又何来假**?专项行动如果仅仅是打击伪劣商品,更应该能够打击**背后的特权,这样**二字才能早日从历史舞台消失。
钱金德
延伸
节日执法雨过地皮湿
*止生产“**”“**”标识不是一时一刻的事,而应该做到常态化、全天候,等到年底元旦春节来临才来*,不是太晚了吗?一则生产**酒并不在于“**”“**”等标识,白酒生产企业完全可以“只生产不贴标”;二则**白酒不在节前生产并不意味着不生产“**”酒,一些生产企业看似遵守了*令,实际上并没有改变**白酒生产和供应的事实。所以,我怀疑节前*产“**”是又一种节日执法,不过是通过运动式的**,造点声势给上级看看,算是一个“政绩工程”。
“节日执法”是许多职能部门都喜欢做的事。例如,妇女节查妇女用品质量,三大传统节日则查粽子、月饼和蔬菜质量,甚至宣判涉毒案件,也要等待“国际*毒日”扎堆进行。节日执法的本质是运动式执法。这种运动式整治,看起来威力很大,但由于缺乏长效治理,往往是“雨过地皮湿”,过后会以更大的力量反弹。
其实,特权是“因”,**是“果”,*止生产“**”标识白酒,不过是剪矢医伤,治标不治本。此前,一些地方给公车贴公车标识防止公车私用,为干部配备GPS手机防腐,实行午餐喝酒备案制,干部婚宴限定桌数,以及实行商业预付卡实名制等,一系列防腐措施之所以大都无功而返,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监督制约权力这个根本,仅仅在“节日执法”、“技术防腐”等细枝末节上下工夫。
所以,*止生产“**”“**”白酒,更应向特权思维说不,规范权力的运行。让权力的运行公开、透明,接受社会监督;同时,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笼子里。如此,才能彻底消除**物品滋生的土壤。
杨立波
■三言两语
●早该整治一下白酒的混乱市场了,这紧箍咒是越念越紧了。
——易厚宏
●搞笑。
——古军
●什么政策都不老少了,就是执行让人打问号。
——肖斯洋
●改革气象喜人啊。
——胡天
●商家为了吸引眼球,只能无所不用其极。
——陈晓飞
●没啥可说的,只观后效。
——冯佳若
●年底各部门“表决心”的时候到了,政策出台密集期。
——田心
●有的部门购买**酒,以支持地方企业。有的机关喜欢**酒,也有健康安全角度的考虑。所以要构建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,而不是让部分**只管自己的卫生安全。对商家而言,要教育他们不能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。
——肖华
●通知是及时的,但是“**”又何止是一个小小的白酒?取消“**”,实际上就是取消的权力,如何才能杜绝权力的**才是值得关注的。
——郭元鹏
●严*用甲醇加工白酒、用香料香精勾兑白酒,并将控制塑化剂指标!*止的对!!我们不要喝勾兑酒。——花满楼